即使在國內、國外周期性貨幣因素減弱后,中國物價仍將處于一個相對溫和上漲的時期。未來應盡可能用市場、法律的手段替代過去積累下來的行政措施。
下半年怎么走?面對當前復雜的形勢,市場上存在一系列疑慮、困惑與糾結,對于政府調控仍然存在擔憂,對于當前的轉方式調結構也缺乏足夠的信心。 當前中國復雜的經(jīng)濟形勢,是大量結構性矛盾與周期性矛盾交錯、重疊導致的,是大量歷史問題的累積。近幾年來出于宏觀調控困境而無奈出臺的一些行政性措施,又扭曲了市場的信號。這些措施在暫時部分解決了宏觀調控問題的同時,積累了不少新問題,為中國經(jīng)濟進一步市場化結構調整,增添了新的壓力。這又需要通過進一步的深化改革才能得到妥善解決。 從經(jīng)濟邏輯說,針對前兩年多投放的貨幣,即目前高達76萬億元的過度貨幣存量和最近物價上漲的壓力,毫無疑問,理應緊縮貨幣。針對國際金融危機后全球需要的減弱、中國自身過度投資的不可持續(xù),要追求中國經(jīng)濟未來持續(xù)穩(wěn)定的增長,只能加快消費的增長。但是貨幣緊縮后,消費增速一時跟不上,不能及時填補出口與投資增速的下滑,其結果必然是經(jīng)濟增速的下滑。因此這時市場上產(chǎn)生“硬著陸”的擔心和對宏觀政策“轉向”的期盼,也就不足為奇了。 面對這種局面,我認為,政府決策和市場要有個平和的心態(tài)和政策上的準備。本來從趨勢看,中國的物價正處于一個相對溫和上漲的時期。當前的中國經(jīng)濟即使沒有美國兩次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影響,沒有前兩年貨幣刺激政策的影響,自身人口優(yōu)勢的逐漸減弱、工資成本的逐漸提高、資源價格的改革,以及結構調整中增長動力正由可貿易行業(yè)向不可貿易行業(yè)的部分轉移,會引起整體生產(chǎn)效率的下降,這些因素都會引起物價總水平的上升。這些結構的、周期的,國外的、國內的因素,綜合形成了當前我國物價上漲的壓力。可以說,即使在國內、國外周期性貨幣因素減弱后,伴隨著中國經(jīng)濟結構轉型的一個較長時期,物價問題將始終是一個必須關注的重大問題。 因此,面對未來可能持續(xù)出現(xiàn)的溫和的物價上漲,政府需要及時出臺政策,以重點幫助低收入群體確保實際生活水平不下降。唯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物價溫和上漲時期中國經(jīng)濟結構的調整。當前短期的調控政策要著眼于長期問題的解決,未來應盡可能用市場、法律的手段替代過去積累下來的行政措施,同時要采用多種政策工具,并防止其效應互相抵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