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一群怒氣沖沖的電盈小股東們走上了香港街頭,他們相當不滿電盈剛剛通過的私有化方案。
這種不滿的情緒背后,有著復雜的原因。這里既有當年在科網股泡沫破滅之前進場的股民,也有對這家公司抱有希望、希望賺取養(yǎng)老股息而緊緊攥住手中股份的老股東。這次因為不滿電盈的私有化走到了一起。 電盈私有化過程是否存在“種票”,目前仍然沒有定論,估計香港證監(jiān)會的官員們也在緊張忙碌著,尋找最后的答案。 但是這場風波肯定將在香港證券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筆。對香港證監(jiān)會的官員們來說,這是今年的第一場真正考驗,卻也是近期來最為關鍵的一場考驗。 在去年暴發(fā)雷曼迷你債以及中信泰富高管涉嫌推遲披露公司丑聞之后,香港證監(jiān)會再次處于風口浪尖上。作為市場的監(jiān)管機構,它能否有效而迅速地給小股東一個清清白白的調查報告,不僅是對那些怒氣沖天的小股民的交代,更是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一次負責。 在這里,從某種意義上說,香港證監(jiān)會的作用更甚于香港廉政公署,畢竟,后者只是針對貪污與行賄進行審查,小股東讓廉政公署參與這次調查,更多只是加強調查的威懾力量,但是真正有能力阻止香港高院在本月24日聆訊通過電盈私有化方案的,仍然是香港證監(jiān)會。 不過也不要忘記,此次事件考驗的不僅僅是香港證券監(jiān)管當局。相關企業(yè)的大股東們是否也需捫心自問,在這起事件中,所作所為無愧于心嗎? 拋開“種票”的懷疑不說,從電盈的私有化方案,實難看到大股東對小股民們有任何的憐憫之心。根據電盈最初的安排,私有化后,電盈會向盈拓及網通派發(fā)高達169.64億港元至175.65億港元的現金股息;按最初每股4.2港元的私有化價格,兩大股東收購完公眾股權后,還可以收回最少14.74億港元;即使按現在4.5港元的收購價,仍能至少凈賺數億港元。如果說同股同價的話,在這里,兩大股東已經違反了公司管治的最起碼道德,因此這樣的公司被踢出藍籌可能是市場理所當然的選擇。 再來看其整個私有化過程,大股東先是信誓旦旦地宣布4.2港元收購價不可再提高,卻在第一次法院會議投票前,突然宣布提高收購價至4.5港元;在兩次冗長的股東會議過程中,公司多次出現推遲宣布計票結果的情況,令許多年邁的老股東無力支撐,悻悻離場。 難道這就是所謂的“財技”? 目前,香港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但是金融危機所帶來的挑戰(zhàn),無論如何都比不上監(jiān)管失效所帶來的威脅更令投資者心寒。好在香港仍然是一個自由透明的經濟體,民間監(jiān)管機構與立法機關均已積極關注這起事件。而證券監(jiān)管當局似乎已經明白了這次事件的重大意義,也正在采取行動,雖然外界還不明白這個行動能否給大家一個滿意的交代,但是行動本身已經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面對牛年市場的第一案件,希望香港能再次證明其市場監(jiān)管的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