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6-29 作者:譚浩俊 來源:東方網(wǎng)
|
|
|
2010年中國政府的財政收入總額或達8萬億。而一旦實現(xiàn)了這個數(shù)字,中國將緊隨美國之后成為全球第二大財政收入經濟體。(6月27日《揚子晚報》) 作為衡量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好壞的最重要指標之一,正常情況下,財政收入增長越快,說明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越好。反之,則越差。 但是,如果財政收入在形成過程中,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響,那么,財政收入的增長快慢,就很難準確反映國民經濟的運行情況了。 那么,從我國目前經濟運行的實際情況來看,應當如何看待可能出現(xiàn)的的財政收入“破8”現(xiàn)象呢?財政收入“破8”到底是對經濟運行情況的真實反映還是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呢? 眾所周知,中國的財政收入自1994年實行分稅制財政體制以來,就一直保持高基數(shù)、高比例增長。不僅遠高于GDP的增長速度,也遠高于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如果說實行分稅制財政體制的前幾年,由于原有的財政體制形成了“藏富于民、藏富于企”的格局,企業(yè)有很多的欠稅,通過清欠,能夠讓財政收入維持較大幅度的增長的話。那么,隨著企業(yè)欠稅清理的逐步到位,財政收入的增長就應當與經濟的增長、居民收入的增長基本一致了。但實際情況卻是,財政收入仍然保持了遠高于GDP和居民收入的幅度增長,這就不能不令人深思了。 而金融危機爆發(fā)以后,雖然在中央一系列刺激政策的作用下,經濟在較短的時間內就停止了下滑,并出現(xiàn)了復蘇。但是,實事求是地講,經濟復蘇的效果并沒有達到理想化的程度,實體經濟仍然處于相當困難的地步,多數(shù)企業(yè),特別是中小企業(yè)運行仍然舉步維艱。在這樣的情況下,財政收入又出現(xiàn)了遠高于經濟的增長,可能就不是經濟運行情況的真實反映,而極有可能是其他因素的作用了。 而從地方財政紛紛上報的喜訊來看,很多省市縣均提前一個月實現(xiàn)了財政收入過半的任務,這就更加說明,財政收入又已經被政績所綁架了。因為,經濟運行的實際情況告訴我們,中國經濟的復蘇絕對沒有達到可以讓財政收入提前一個月完成半年任務的程度。更重要的,今年以來金融政策的適度收緊,很多企業(yè)都出現(xiàn)了資金周轉困難和企業(yè)運行困難,既不可能實現(xiàn)這么多的稅收,也不可能寬裕到可以提前交稅的地步。 而據(jù)一些地方的企業(yè)反映,從5月中、下旬開始,各級稅務部門就開始對企業(yè)進行“逼”稅了,寅吃卯糧、預交稅收等現(xiàn)象已經比較普遍。而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正是地方政府為了反映“應對金融危機”的政績,給各級稅務部門下達了稅收增長指標,“拉動”了財政收入的快速增長。 如果任憑這種現(xiàn)象一直維持下去,那么,一方面,由于財政收入沒有真實反映國民經濟的運行情況,中央的宏觀決策的科學性就會受到影響;另一方面,由于企業(yè)的稅負加重,不僅經營會陷入更加困難的境地,而且會通過控制職工收入增長來減輕企業(yè)的負擔,給職工收入增長產生很大的影響,與中央提出的“提高兩個比重”、“改善收入分配結構”等嚴重不符。 所以,有關部門決不能陶醉于財政收入“破8”的快感之中,而應當對財政收入“高速”增長的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的調查和分析,看看“破8”中到底有多少是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的真實反映,又有多少是被政績所拉動的。如果“破8”中政績拉動的成分過高,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fā)展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更重要的,在經濟復蘇尚不明朗的情況下,今年的收入基數(shù)拉得過高,按照地方政府對政績的渴求,明年財政收入的增長指標會更高,企業(yè)的負擔也會更重,而中央的宏觀決策也會受到不小的影響,這絕對是我們不希望看到的結果。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shù)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fā)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