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質量數據該看誰的臉色
2011-11-02   作者:肖時候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北京連續(xù)的大霧天氣讓市民擔心空氣質量問題,北京市環(huán)保局監(jiān)測的數據顯示,全市輕微污染。而微博上轉發(fā)的美國大使館監(jiān)測的空氣質量數據卻要高出許多。對此,環(huán)保局方面表示,數據不能看別人“眼色”,自我比較是在進步。(《北京晨報》11月1日)
  官方的說法不是沒有道理,人家處于鬧市區(qū),咱的檢測點鬧中取靜,郊區(qū)的都有,好與壞一平均,當然壞不到哪里去。況且,美國大使館只是監(jiān)測一個點,咱監(jiān)測的是面上的整體情況,人家的數據可不是本質真實。
  不過,環(huán)保局方面的解釋,讓人想起一則報道:
  在那些霧蒙蒙的天氣里,我和附近洗衣店熨衣服的工人、市場里賣蔬菜的小販、出租車司機,或是在人行道上賣烤紅薯的人打招呼的第一句話往往是:“天氣不好!”這似乎是一句通用的問候語,也是“哎呀,今天空氣污染真嚴重!”的委婉說法。
  這是今年5月26日,美國大西洋月刊刊登的一篇老外看北京空氣污染的文章。作者接著解釋:就像他們用“好吃” 來形容各種美食一樣,在污染問題上,他們常常用“天氣不好”來描述糟糕的空氣質量。這既是為了禮貌,也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新華網5月30日 )
  所以,有網友提問:“連續(xù)大霧導致空氣質量很差,大霧天是不是就意味著污染比較嚴重?”北京市環(huán)保局副局長、新聞發(fā)言人杜少中答稱,霧本來不是污染,只是積累了污染物才會影響空氣質量。
  中國氣象局廣州熱帶海洋氣象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吳兌則說,實際上,從氣象學而言,霧出現的機會很少,霧在全世界主要出現在高山地區(qū)與兩極,在城市里看到的,十之八九都是霾。霾的本質是“細粒子污染”,源于自然界的灰塵與人類活動的排放;姻才c酸雨都是大氣污染的表現形式,當霾飽和以后形成霧,霧的污染濃度會很高。在這種天氣下,每個人都是“吸塵器”。
  所以,霧不是污染,估計跟“天氣不好”的說法是一回事,為了避諱起見。當然,這種含蓄倒不是出于對市民的禮貌,只是為了讓大家情緒穩(wěn)定罷了。實際上,我國的空氣污染指數無法真實體現空氣質量,“納入的都是必須能控制,還要有辦法解決的!盤M2.5之類有監(jiān)測,但不公布,也不是減排指標。這導致污染嚴重卻“達標率”高的怪現象,有點像牛奶等諸多食品的安全標準,與國際上的不一樣。
  問題是,空氣質量數據并不能看美國大使館的,那看誰的呢?在當前除了看老天的眼色(氣象條件不利污染物擴散時,污染就會加重),最主要的恐怕要看領導的眼色了。眾所周知,經濟的快速增長造成了污染物排放量的居高不下,只要各地唯GDP是論,降低污染就會是空話,一些地方寧愿停居民的電來完成節(jié)能任務,而不是讓工廠來節(jié)能減排,就注定了空氣質量只能以一些領導的意志為轉移。
  只要領導下決心,少搞一些政績,多一些民生情懷,城市的污染狀況就是可以改變的。遼寧本溪過去污染嚴重,在衛(wèi)星照片上只看到一團黑污,現在已朝山清水秀發(fā)展。西安市政府規(guī)定從今年10月起按月考核藍天數,雖引起爭議,至少體現了治污決心,說明領導完全有能力有條件讓天藍就藍,讓天黑就黑。要讓空氣質量檢測的數據好看,關健還是要在污染控制上下功夫,而不是在檢測指標、檢測手段、檢測地點之類的技術層面玩魔術,這些功夫只能改變數據,不能改變空氣。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fā)表使用。
 
相關新聞: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