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IPO重啟的傳聞都會驚嚇到市場。3月26日,在IPO重啟消息的影響下,滬深兩市股指雙雙大幅下跌。很多投資者把IPO重啟視為洪水猛獸,更有投資者提出要抵制IPO重啟。對此,筆者認為,投資者對重啟IPO應有一個理性的認識,重啟是必然的,因為融資是股市的基本功能,不能因噎廢食。 雖然在IPO重啟前,每次IPO重啟的傳聞都會在市場中引起不小的反響,但是,歷史數據證明,IPO重啟后并沒有改變原有市場的運行模式,對股市也不存在必然的負面影響。 自1990年上交所成立以來,迄今為止市場曾7次暫停IPO,6次重啟IPO。從證券史上這6次重啟IPO首日及重啟后一個月的市場表現看,上證綜指漲跌幅基本維持在1%以內,股指表現比較平穩(wěn)。而且IPO重啟后一個月內股指上漲概率居然達到八成以上。也就是說,大盤在IPO重啟后的一段時間內股市以上漲的形式居多。歷史數據表明,IPO重啟并非是拖累或助漲市場的關鍵要素。 事實上,對于投資者來說,IPO的重啟更多的是影響其心理層面,而不是IPO重啟本身,很多投資者關心的不是何時重啟IPO,而是市場機制不完善的情況下,IPO重啟后會不會給市場帶來更多的負面因素。這種擔心可以理解,但是,考慮到中國資本市場還處在新興加轉軌階段,很多市場機制和制度還不完善,因此,在市場不斷改革、機制不斷完善的過程中,會有各種問題出現,但是,不能因為在改革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就阻斷市場的發(fā)展。 雖然新股發(fā)行制度存在諸如企業(yè)包裝造假上市、一二級市場價差大等問題,但是我們也看到,管理層確實做了很多努力去解決這些問題。例如,持續(xù)推進的新股發(fā)行制度改革,通過完善制度措施,試圖讓賣方和買方自主博弈定價,取得了一定效果,發(fā)行人關于財務信息、治理結構、分紅等披露更加具體,風險揭示更加充分等等。 同時,為了提高新上市公司的質量,去年11月開始,一場針對IPO公司的財務報告專項檢查風暴席卷了全部擬上市的IPO企業(yè)。這表明,IPO審核要從注重“選美”改為注重“選真”,由原來注重對業(yè)績好壞的判斷轉變?yōu)樾畔⒄鎸嵟c否的判斷。 健康的股市需要各方共同維護,IPO重啟是遲早的事,市場沒必要在這個問題上過多糾結,最關鍵的問題是,中國經濟增長是否繼續(xù)保持穩(wěn)定、IPO企業(yè)的信息披露是不是更透明、已上市企業(yè)的基本面是否有明顯改善、市場中的流動性是否充裕,這些才是決定后市走勢的關鍵因素。
|